一、產業鏈結構
硬質合金是以高硬度難熔金屬的碳化鎢粉末(硬化相)為主要成分,以鈷、鎳等金屬(粘結相)為粘結劑,經球磨、壓制、燒結而成的具備極高硬度和良好耐磨性的合金材料。通常,硬化相主要為碳化鎢、碳化鈦等,硬化相決定了硬質合金的硬度及耐磨性能,粘結相主要起粘結作用,將硬化相粘結在一起,對硬質合金貢獻韌性。在硬質合金產業鏈中,上游主要為鎢礦、鈷礦開采,碳化鎢,鈷粉等。
二、上游行業分析
硬質合金成本構成中,材料成本占比較高,原材料占比約為其生產成本的70%,碳化鎢、鈷粉作為硬質合金的主要原材料,屬于稀有、不可再生金屬,其分布雖然廣泛但含量較低,開采難度較大,且由于國家對鎢礦開采進行總量控制管理,供給端較為穩定,市場需求及庫存變化對價格影響較大。2020年鎢精礦產能為17.3萬噸,碳化鎢產能為8.0萬噸。
二、中游行業分析
硬質合金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隨后美國、奧地利、瑞典和日本等國家也相繼生產。我國的硬質合金產業始于20世紀40年代末,經過建國7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已成為硬質合金產量*大的國家。根據中國鎢業協會:2020年中國硬質合金產能為5.5萬噸,產量為4.1萬噸,約占全球產量的40%。
21世紀以來,我國的硬質合金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國內產品主要以中低檔為主,無法滿足國內高端制造業的需求,行業研發水平和能力、工藝水平和裝備水平相較于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硬質合金產地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和四川,2020年四省總產量2.87萬t,占全國產量的70%,與上年度基本持平,其中湖南產量占全國的35%,排*位,四省中福建產量同比增長23.17%,增長*快。
硬質合金的高硬度、高耐磨的性能使其可以制造成為各種礦用工具、切削工具、耐磨工具等,從產量分布來看,切削工具合金占比*大,2019年占比45%;耐磨工具合金占比27%,礦用工具合金占比25%,其他硬質合金占比3%。
三、下游行業分析
硬質合金產品一般作為工業生產的中間品及耗材,其需求受終端消費品市場需求影響,因此與宏觀經濟呈現較高的關聯度。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金屬切削機床、汽車制造、電子信息、航天軍工等領域,被譽為“工業的牙齒”。
1.礦用工具
礦用工具合金主要應用于能源與礦產開采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工具制造。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及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投入,能源與礦產需求不斷增長,帶動礦用硬質合金工具需求的提升。礦用硬質合金工具行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礦用工具合金的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采礦業營業收入為2.82萬億元。
2.切削工具
切削工具合金主要應用于硬質合金刀具,包括銑削刀具、車削刀具和鉆削刀具等,作為機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模具加工、工程機械及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2019年中國硬質合金刀具市場規模為212億元,較上年稍有下降。
3.耐磨工具
耐磨工具合金主要應用在各種耐磨領域的工具或制品,包括模具、耐磨零件等。模具主要是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大多數工業產品零件都是由模具成型制成的。2020年中國模具產量較2019年稍有下降,產量為2334.21萬套,同比下降3.7%。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